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菩 萨 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丞相,是主战派,对辛弃疾极为赏识。
(1)词的上片把青山喻为“联翩万马”,望它来终不来,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纵观全词,请你分析“拍手笑沙鸥”一句中“笑”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写到:史湘云提议以“柳絮”为对象来填词,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填的词得到了众人的推崇。二人所做的词如下:
唐多令(林黛玉)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1)林黛玉在词中对柳絮进行了哪些角度的描写?她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2)后人评价这两首词时说“黛玉之情感、宝钗之性格皆全然显露”,词中分别借柳絮表现了黛玉的什么情感?又表现了宝钗的何种性格?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指织布机。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
兀坐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这首词是如何描摹“雪”的?请简要赏析。
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犹难……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体会本词结句“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