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A.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B.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也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移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俱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根源是
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 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
C 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 D 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述,正确的是

A.苏德战争爆发后,由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
B.中心内容是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C.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20世纪30年代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A由无产阶级领导 B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C运动的中心在非洲 D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