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 | 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分:分界 |
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表扬 |
句式与“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不相同的一项( )
A.是以见放 | B.重为乡党所笑 |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D.见笑于大方之家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②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③思垂空文以自见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中谈到李斯等人虽身至王侯将相,刑罚加身却也难逃受辱的境地。 |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
C.作者把人对生死的态度分成三种即顾念父母妻子,“激于义理者不然”,含垢忍辱完成事业。 |
D.文中谈到士大夫应该在受辱之前为守气节而死,不能到了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到死。据此可推断司马迁在受刑后为自己没有及早守节而死可能后悔过。 |
.翻译下列句子。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2分)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免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轩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委于一委:交付 |
B.落其华而收其实落:抛弃 |
C.余既以谴来此谴:被贬职 |
D.独幸岁月之久幸:侥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克支其欹斜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B.而不害于学而耻学于师 |
C.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不赂者以赂者丧 |
D.而欲庶几颜氏之乐蟹六跪而二鳌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
B.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
C.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归休田里”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 |
D.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⑵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8分)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促装以赴滑台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
B.析屋木编筏析:拆毁 |
C.垂陷者数四垂:接近、快要 |
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
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
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 | 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 |
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 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 | B.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 |
C.因协力以倾之 | D.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王彦章听说后,急奔晋王大军而来,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攻下来 |
B.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将把奸臣全部杀掉,来告谢天下 |
C.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当时段凝用贿赂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 |
D.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段凝)一向与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 |
下面最能表现彦章善于作战的一项是()
A.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 | B.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 |
C.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 D.驰军而至,急攻其栅 |
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彦章受命于危难之中,凭着自己的作战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下子扭转了颓势。 |
B.彦章能征惯战、骁勇忠烈,但遇上了晋王,终于不敌,也因此被罢了兵权。 |
C.彦章生性刚烈耿直,曾对亲近的人表示要杀尽败坏朝政的奸臣。 |
D.段凝谋取兵权成功,当了招讨使。可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 择 源 于 泾 渭 之 流 按 辔 于 邪 正 之 路 亦 可 以 驭 文 采 矣 夫 铅 黛 所 以 饰 容 而 盼 倩 生 于 淑 姿 文 采 所 以 饰 言 而 辩 丽 本 于 情 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选自《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文心雕龙》是(朝代)(作者)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2分)
什么是文学创作的宗旨?根据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及门而贽贽:__________________
(2)而又辱之辱: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徘徊:_________________
(4)敕学者去浮华敕: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
B.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
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
结合全文,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2)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3)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