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人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下列过程,Fe3在pH=5时已完全沉淀,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利用CuCO3替代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不影响实验结果
B.步骤②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
C.上述冷却结晶若改用蒸发结晶也能得到上述产物
D.配制240 mL 1mol·L-1的CuSO4溶液,需称量CuSO4•5H2O的质量为62.5g

下列有关的计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当有1 mol铜被氧化时,被还原的硝酸为2/3mol
B.将a mol硫化亚铁放入含3a mol H2SO4的浓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氧化、还原产物分别是Fe3、S和SO2,则放出的气体少于1.5a mol
C.室温时,在容积为a mL的试管中充满NO2气体,然后倒置在水中到管内水面不再上升时为止;再通入b mL O2,则管内液面又继续上升,测得试管内最后剩余气体为c mL,且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则a、b的关系为a=4b+3c
D.某溶液100 mL,其中含硫酸0.03 mol,硝酸0.04 mol,若在该溶液中投入1.92 g铜粉微热,反应后放出一氧化氮气体约为0.015 mol

已知:还原性>I,氧化性,在含0.3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b间的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12mol
C.当溶液中的I为0.4 mol时,加入的KIO3只能是0.4mol
D.b点时的还原产物可能是KI或NaI,b~c间的还原产物是I2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有关原溶液中离子的说法不正确

A.至少存在4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
D.CO32、Al3+、K+一定不存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非金属元素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⑥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⑦水受热不容易分解,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⑤⑥⑦ D.③④⑤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