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想描绘某一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A.电压表V(量程为0-5V,内阻约5k)
B.电流表A1(量程为0-25mA,内阻约0.2)
C.电流表A2(量程为0一0.6A,内阻约0.1)
D.滑动变阻器R1(0一10,额定电流1.5A);
E.滑动变阻器R2(0一1000,额定电流0.5A)
F.定值电阻R0(R0=1000)
G.直流电源(电动势6V,内阻忽略不计)
H.电键一个、导线若干该同学选择了适当的器材组成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得到热敏电阻电压和电流的7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在方格纸上作出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由此曲线可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该同学选择的电流表是 (选填“B”或“C”),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D”或“E”)
请在上面的方框中画出该同学完成此实验的电路图(热敏电阻符号为 )
电压U(V) |
0.0 |
1.0 |
2.0 |
2.4 |
3.0 |
3.6 |
4.0 |
电流I(mA) |
0.0 |
1.6 |
5.8 |
8.0 |
11.8 |
16.0 |
20.0 |
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重锤,铁架台,天平,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低压直流电源。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缺少的器材是。
(2)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打下的第1个点,C、D、E、F为距A较远的连续选取的四个点(其他点未标出)。用刻度尺量出C、D、E、F到A的距离分别为s1=20.06cm,s2=24.20cm,s3=28.66cm,s4=33.60cm。重锤的质量为m=1.00kg;打点周期为T=0.02s;实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为了验证打下A点到打下D点过程中重锤的机械能守恒,应计算出:打下D点时重锤的速度v=__(用题予字符表达)=__m/s,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_(用题予字符表达)=____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 =__ __(用题予字符表达)=__ __J。(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研究小球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A、B、C三点,而忘记了记抛出点。现取A为坐标原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运动轨迹图象如图所示(单位:cm),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抛出点的坐标为。(g取10m/s2)
某同学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压表(内阻很大)、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R(Ω) |
2.0 |
4.0 |
6.0 |
8.0 |
10.0 |
U(V) |
1.00 |
1.19 |
1.27 |
1.31 |
1.35 |
U/R(A) |
0.50 |
0.30 |
0.21 |
0.16 |
0.13 |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若利用图象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应作________图象;
A.U-B.R-U C.R-
D.
-U
(2)根据(1),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线;
(3)由(2)中作出的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AB、A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1.30cm,S2=3.10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利用AB和AC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2)当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
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 s闪光一次,如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小球质量m=0.2 kg,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时刻 |
t2 |
t3 |
t4 |
t5 |
速度(m/s) |
5.59 |
5.08 |
4.58 |
(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5时刻小球的速度v5=________m/s.
(2)从t2到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ΔEp=________J,动能减少量ΔEk=________J.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p与ΔE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得ΔEp________ΔE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