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试题的要求填空图(甲)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S、K、T为三个可调节的部件,现用此电表测量一阻值约为20~30Ω的定值电阻,测量的某些操作步骤如下:调节_________,使电表指针停在_________位置
;
调节K,使它在尖端指向_________位置;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笔尖相互接触,调节_________,使电表指针
指向_________位置。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跟弹簧长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弹簧的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砝码质量m(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长度L(cm) |
6.00 |
7.50 |
9.00 |
10.50 |
12.00 |
13.50 |
弹力大小f(N) |
0 |
0.3 |
0.6 |
0.9 |
1.2 |
1.5 |
(1)由以上实验数据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N/m。
(2)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弹簧弹力大小f与长度L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对应的函数关系图线与横轴(长度L)的交点代表__________。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合力,F表示根据“等效性”通过实验得到的合力,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图________。
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1内阻r1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300Ω),②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③定值电阻R1(300Ω),④定值电阻R2(10Ω),⑤滑动变阻器R3(0~1000Ω),⑥滑动变阻器R4(0~20Ω),⑦干电池(1.5V),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乙.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
③;;
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丙所示.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1)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
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1.5)
B.电流表G(满偏电流2mA,内阻10)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0.1)
D.滑动变阻器R1(0~20,10A)
E.滑动变阻器R2(0~500,1A)
F.定值电阻R3=990
G.开关、导线若干
⑴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填写序号);
⑵请在下面所给的方框内画出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⑶某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测出了六组I1(电流表G的示数)和I2(电流表A的示数),请在下图的坐标纸上作出I1和I2的关系图线;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I1/mA |
1.40 |
1.36 |
1.35 |
1.28 |
1.20 |
1.07 |
I2/A |
0.10 |
0.15 |
0.23 |
0.25 |
0.35 |
0.50 |
⑷根据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