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细胞及绵羊红细胞等的蛋白质CCF1,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A.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
B.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发生,以抵抗外来的细胞入侵 |
C.CCF1为蚯蚓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 |
D.CCF1属于蚯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③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④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5验 D.实验④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下列生化反应的场所肯定是细胞器的是
A.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 B.呼吸酶的合成 |
C.有氧呼吸 | D.二氧化碳的固定 |
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结果错误的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
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
从水体中取得一定水样,测定初始溶氧(水体中氧气浓度)。将水样灌入两个相同瓶子中,一个白瓶完全透光,另一个黑瓶完全不透光,然后放回原水层。24 h后取出,分别测量白瓶和黑瓶中溶氧量,可以计算水体生物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和呼吸量。某次实验中意外损坏黑瓶,则无法获得的数据是:
①总光合量②净光合量③呼吸量④黑瓶盛水量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