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mol)
9
6.5
6
0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B.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氧浓度为c时,消耗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a时, 不进行有氧呼吸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中国沙棘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CO2吸收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曲线I所代表的植株在8点和12点时碳反应所固定的CO2量不相同
B.在12: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植株Ⅱ中NADPH的合成速率减慢
C.沟底和坡面的中国沙棘雄株都比雌株更适合在干旱地区生存
D.提取秋季沙棘叶片中的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可能只出现溶解度较小的2条色素带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
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下图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和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甲和酶乙的最适PH范围的宽度相同
B.PH从6升高到8时,酶乙的活性逐渐增加
C.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T1与T2所示温度不相等
D.①、②是温度影响酶丁活性的曲线,其中②是错误的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无光)。然后完成如下实验:第一步:向试管A中加入粉末和蒸馏水,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2 min后荧光消失。第二步:向试管A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第三步:向试管A中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 min后荧光消失”,说明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
B.“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说明ATP水解时2个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
C.“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中的能量不能被细胞利用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细胞内的直接能量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

下列甲、乙两种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膜上的色素是极性分子
B.乙膜上的酶活性与O2浓度有关
C.甲、乙膜上的[H]是同一种物质
D.甲、乙膜上都有合成ATP的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