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如图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图甲实验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 。
(2)图乙中,位于斜面静止的m1、m2两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较大的是 ,其中小球m1此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观察图中小球撞击木块后的位置可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 。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2)沿ON将右侧纸板向后折,反射光线(填“仍存在”或“不存在”),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关系。
(2)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平板玻璃来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透过玻璃看到B蜡烛,从而确定______________。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同桌的小红在旁边的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A的像_________(选填:“重合”或“不重合”)。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6)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甲中A、B两铁圈中的铁圈。
(2)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下图甲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①②
(3)这个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下图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火柴和______
(4)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乙可知某一时刻烧杯中水的温度是℃。
(5)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温度/℃ |
…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98 |
… |
(6)如图丙中的四个图表示的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只要写字母)
(7)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刚沸腾时所用时间过长,请你想一种可以节省实验时间的办法。
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小明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把电压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BC、AC之间,测出它们的电压,填入下表中:
实验次数 |
AB间电压U1/V |
BC间电压U2/V |
AC间电压U3/V |
1 |
2.5 |
3.5 |
(1)AC之间电压如图乙所示,示数为V.
(2)再测灯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接法(正确/不正确),理由是.
(3)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或.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若想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那么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可以采用方法一:吸收相同,比较 ;也可以用采方法二: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比热容的概念是采用(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的方法来定义的.
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液体的比热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