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4分)小明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5V的泡的电功率,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如表.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用电源电压约为________V.
(2)若小明手边有“1.5A  50”和“2.0A  20”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上面实验中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________,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__________.
(3)由于小明粗心大意,没有记录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于是他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U 1/I 1 =1V/0.2A=5,再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U22/R=(2.5V)2/5=1.25W.则灯泡的额定功率_________(选填“>”、“=”、“<”)1.25W.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功率的计算 欧姆定律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都是45°,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入射角的大小等于反射角的大小,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有什么问题吗?
;②
(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靠近/远离)ON.
(3)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

(1)分析图象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 min,此过程需 (吸热∕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2)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4)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