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B.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
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A.《唐璜》 | B.《等待戈多》 | C.《人间喜剧》 | D.《母亲》 |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