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历时十年所进行的艰苦自救,不但没有挽救危局,甚至它培养的新军、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大多参与了埋葬清政府的活动。自救以失败宣告结束,这一失败具体表现在
①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②清政府从扼杀维新变法到主动预备立宪
③造成满汉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④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其土崩瓦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人对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等级制 | D.礼仪制 |
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下列能够作为此句话依据的史实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 B.纳粹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德国人的心理 | D.纳粹党的扩张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
《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决定立即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这种外交形势是指
A.英法纵容了1935年希特勒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 |
B.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转移了国际视线 |
C.德军开进莱茵区得到英法默认 |
D.意大利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过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1933年1月,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德国进入了法西斯专政时期,与此同时,世界局势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准备实施新政 |
B.中国人可以从报刊、广播和影视中了解世界大事 |
C.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在国际市场的争夺 |
D.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平津危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