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使中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 B.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极大的抵制作用 |
| C.削弱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
|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奴杜发表的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
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里“第七艺术”是指:
| A.电视 | B.电影 | C.歌剧 | D.网络游戏 |
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
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当时苏联(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计划经济体制 | D.市场经济体制 |
1927年—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政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成熟”表现在: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 C.英国:严禁外国商品入本国市场 |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
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