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
任务 |
观点或名言 |
古代希腊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古代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 |
孟子 |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
材料二: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奏
材料二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
——摘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摘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四 欧阳修认为,春季“青黄不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秋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进行社会改革的背景(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中实施青苗法的目的。
(3)苏辙、欧阳修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弊端?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王安石变法有何认识?
“冷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代名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重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材料二 历史漫画与地图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英、法核试验场分布图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避免“冷战”再次出现谈谈你的看法。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各题:
1、此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的哪一行业?
2、此次工业革命在以下方面产生了哪些后果?
①生产组织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关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国际格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有人说工业革命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与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①请你根据一些生活中的事例阐述上述两种观点。
②对于第二种观点提出的“面临新的矛盾与挑战”,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⑵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⑶罗斯福新政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
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
(3) 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有两位伟大人物对上述核心内容也进行了探索,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其相应改革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