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畲族民歌、十番音乐、南音、泉州北管民间音乐、莆仙戏、闽剧、高甲戏等,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②集中表达
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③根植于福建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0年的两会召开期间,业内专家们普遍认为: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说,这是
| A.联系普遍性的体现 |
| B.发展普遍性的体现 |
| C.运动绝对性的体现 |
| D.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
200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意在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说明
| A.世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
| B.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
|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
| D.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如果不抓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但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增加污染排放,还会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使得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可见
| A.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
| B.只要注意量的积累就能促进质变的发生 |
| C.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对事物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 D.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
2007年6月6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制度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全面完善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我们还任重道远。这说明
| 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
|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
2007年9月,某县农林局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便用油漆涂绿荒山搞绿化,绿漆“绿山”,被当地村民质疑为忽悠上级的“面子工程”。砍了树,毁了山,居然还能想如此法子遮人眼目。这一做法
| A.把握了事物运动的规律 |
| B.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 D.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