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回答10—11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图)图案形似汉字“世”,
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
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广纳包容 | B.源远流长 |
C.博大精深 | D.兼收并蓄 |
下表为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1998年 |
葡萄牙 |
里斯本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99年 |
中国 |
云南 |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
2000年 |
德国 |
汉诺威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年 |
日本 |
爱知县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2008年 |
西班牙 |
萨拉戈萨 |
水与可持续发展 |
2010年 |
中国 |
上海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B.自学科学知识 |
C.社会科学知识 | D.语音和文字水平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种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耳濡目染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再到“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民的无奈。这说明()
A.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D.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
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
C.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