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创意越来越得到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有人认为:美、日、韩等动画大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许多作品,都是能代表他们民族形象的东西。动画创作者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创作心理不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练好内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1)结合上述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材料二:创意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的速度递增。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1年10月31日圆满落幕,两岸文化创意界名人齐聚文博会城市创意论坛,纵谈文化创意与城市繁荣的双向共赢。
(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就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许昌市某高中组织学生对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某小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再就业。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建议。(至少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
GDP (万亿元) |
人均收入(元) |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
|
2004 |
600 |
16.0 |
6179 |
5.62 |
2006 |
1149 |
20.9 |
7668 |
6.70 |
2008 |
1947 |
30.1 |
1027 |
6.31 |
2010 |
3442 |
39.8 |
14394 |
7.54 |
2011 |
4322 |
47.1 |
16241 |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2)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自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启动,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中国多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行器,表明中国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已日趋成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天宫一号”,中国航天事业每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都在壮国威、振民心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实施空间实验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军事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相应措施进步,也有利地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角度,说明我国为何重视航天事业,以提高文化竞争力。
(2)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