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13年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但只收购婆罗洲地区的石油。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化学家提醒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原来,婆罗洲的石油与其他各地的石油不同,它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芳香烃,而苯和硝酸反应就可以制成一种烈性炸药。果然不出化学家们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化学家的成功预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一词之变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实践总要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诗句中,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爱因斯坦曾说:“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头狮子的尾巴。但不要怀疑狮子的存在。虽然它还不能马上现出它的全身,那是因为它非常巨大。”这句话名言说明
A.意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不可捉摸的 |
B.大自然无限广大,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C.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
D.人们的认识需要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发展 |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
B.夸大了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唐人顾况有诗云:“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运动有自身内在的规律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