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语·郑语》记述了史伯关于“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表明
①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          ②事物内部的差异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时,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善耕者欲以谷物换牛羊,善牧者拒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①善耕者出价过低②牛羊非剩余之物
③谷物非交换之物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