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7、8题。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 ( )
A.满族、壮族 B.满族、汉族
C.土家族、傣族 D.哈萨克族、哈尼族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 )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
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 D.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 |
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题。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 B.地形崎岖 | C.热量不足 | D.土壤贫瘠 |
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的消极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①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提高②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
③使下游地区的泥沙堆积加剧④使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读两区域相互联系及发展图,回答题。
假如甲、乙两区域均位于我国,则甲、乙最可能是()
A.甲地位于珠三角地区,乙地位于长三角地区 |
B.甲地位于东部沿海,乙地位于中部地区 |
C.甲地位于东北地区,乙地位于京津唐地区 |
D.甲地位于中部地区,乙地位于西部内陆 |
读图“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题。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①劳动力充足②市场广阔
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消除环境污染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建设坑口电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