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认为的“变”主要是指 ( )
A.变革思想观念 | B.变革政治制度 |
C.变革教育制度 | D.变革经济制度 |
书法界一直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讲究的是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重意境表达。这种追求的社会土壤不包括:()
A.晋宋相似,宋人刻意比附 |
B.北宋重文,文人地位提高 |
C.城市繁荣,市民审美多元 |
D.理学兴起,文人看重修养 |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像印刷术、火炮……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造成中国这种停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不重视影响科技推广 |
B.小农自然经济形态相对落后 |
C.民风纯朴崇尚自然排斥机巧 |
D.封建迷信和守旧势力极力阻挠 |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
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