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南宋范成大诗曰:“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农民过着非常富足的田园生活 |
C.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蚕丝 |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于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全球化趋势的出现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资产阶级的形成 |
下图是世界贸易总额变化(1870~1910年)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工业革命的促进 |
B.自由贸易政策在更广范围内被接受 |
C.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
下列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权 |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
1870 |
1900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工人总数(个) |
78 000 |
272 000 |
产量(吨) |
3 200 000 |
29 500 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 000 000 |
590 000 000 |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