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
| A.古代中国: 《离骚》——《诗经》 |
| B.近现代世界:《西风颂》——《人间喜剧》 |
| C.近现代世界:《自由引导人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 D.现代中国: 《茶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
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 “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
| 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
|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
|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19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
| A.德国 | B.英国 | C.法国 | D.美国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