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花药培养在育种上有特殊的意义,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无病毒植株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处于————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色。
(2)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作为外植体。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和————过程。
(3)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和——————等激素。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
(4)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除需营养和激素外,————————等外界条件也很重要。
(5)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下列各项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的是——————,采用灼烧方法进行灭菌的是————。(答序号)
(1)培养皿(2)培养基 (3)实验操作手的双手 (4)三角锥形瓶
(5)接种环 (6)花蕾
现有—批基因型都相同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滑R对皱缩r为显性),生物兴趣小组将这些豌豆种子和另一些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这些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型。第一组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进行实验,第二组用测交法进行实验,第三组的同学认为前两组的方案较为繁琐,于是设计了一个更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如果你是第三组成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①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方法:____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所需种子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第二步:植株开花时让其________。
第三步:分别收集每株种子并进行统计分析。
④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植物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其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甲图中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____和____。若以上两个个体杂交,子代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
(2)若图乙是控制酶B的基因,其结构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若链为转录链,在转录过程中发生了差错,结果对酶B没有产生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酶B上有—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为UGG一种),则对应的基因片段上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运载该氨基酸的转运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____。
(4)在植物体外利用____________方法也能获得紫色素,但紫色素需从________中提取。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一种特定的细胞(命名为M细胞),再将M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细胞被特定药物破坏的小鼠)体内,然后测定小鼠的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值)。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用的胚胎干细胞取自小鼠的______,取出后一般用______酶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M细胞已具有______细胞的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M细胞进行检测。请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检测结果(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能检测到)。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DNA |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RNA |
||
胚胎干细胞 |
M细胞 |
胚胎干细胞 |
M细胞 |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干细胞通过_________定向分化为M细胞。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三种物质的循环及其关系简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N、S元素除了以气体的形式被植物吸收以外,还能以____形式被吸收,所以它们与C元素不同,是属于____元素;S在生物体内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
(2)完成⑦过程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
(3)若图中D代表—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捕获6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20个,其中有标记的4个,如果该种群每个个体平均体重为4kg,最少有B生物___kg方能维持生态平衡。如果将图中D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B代表的生物种类数将___。
(4)为了维持生物圈稳态,在物质生产方面人类应当建立无废料体系,即建立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模式。
用马铃薯和洋葱做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质壁分离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胭脂红溶液(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材料浸润在胭脂红溶液中。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
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将上述玻片放在80℃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B处颜色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向等量的自来水、缓冲缓、马铃薯匀浆中,各滴加0.1mol/L的HCl或NaOH溶液,pH变化如下表。
pH 实验 材料 |
加入0.1mol/L HCl滴数 |
加入0.1mol/L NaOH滴数 |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自来水 |
7 |
6 |
5 |
4 |
3 |
3 |
3 |
7 |
7 |
8 |
9 |
10 |
11 |
12 |
缓冲液 |
7 |
6 |
6 |
6 |
6 |
6 |
6 |
7 |
7 |
7 |
7 |
7 |
7 |
7 |
马铃薯匀浆 |
8 |
7 |
6 |
6 |
5 |
5 |
5 |
8 |
9 |
9 |
9 |
9 |
9 |
9 |
在下列坐标系中,绘图反映滴加HCl对三种材料pH的影响。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有丝分裂: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步骤是:解离→____________。五位同学同时进行实验,采用相同方法各自统计50个细胞,计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总数,发现结果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用马铃薯或洋葱作材料,还可以完成哪一个生物学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