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应出,自先秦
A.儒家 | B.法家 | C.墨家 | D.道家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体现了法家观点
②材料体现了墨家观点
③材料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④对法的贯彻程度关系着国家强弱()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荀子在《君道》中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由此我们可知荀子()
A.有民本的思想 | B.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
C.主张性恶论 | D.主张礼法并施 |
所谓“唐诗晋字汉文章”,反映了晋代书法的时代特点是
A.尚意 | B.尚法 | C.尚韵 | D.尚态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A.注重经典考证 | B.针砭社会时弊 |
C.学习西方文化 | D.批判理学旧论 |
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宣布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双方还将适时举办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应该是
①学习和吸收对方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中美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
③加深文化认可,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④消除双方文化之间差异,实现文化融合的过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