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中国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以及西方哲学家都曾默想和探究“天”的道理。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的说明 ( )
A.哲学发展与大自然无关 |
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
“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 B.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
C.世界统一于物质 | D.实践决定认识 |
实践做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 B.自觉能动性 | C.直接现实性 | D.社会历史性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 )
A.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联系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
C.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社会历史性 |
D.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
“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