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烧瓶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氯化氢 |
| B.硫酸、氨气 |
| C.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 |
| D.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
下列根据化学事实进行的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化学事实 |
推论 |
| A |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
SO2具有氧化性 |
| B |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氧化性:H2O2比Fe3+强 |
| C |
取某液体少许与NaOH溶液共热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是Cl原子 |
| D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看到溶液变为血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
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O2 |
| B.工业上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制取晶体硅,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
| C.氢氧化铁溶胶、NaCl溶液、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
| D.金属铁和铝为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因为铝的活泼性大于铁,所以通常状况下,铝比铁更容易锈蚀 |
一定条件下,分别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和足量B,发生反应如下:
2A(g)+B(s)
2D(g) △H<0,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I |
实验II |
实验III |
|
| 反应温度 / ℃ |
800 |
800 |
850 |
| c( A )起始/mol·L-1 |
1 |
2 |
1 |
| c( A)平衡 /mol·L-1 |
0.5 |
||
| 放出的热量/kJ |
a |
b |
c |
A.实验III的化学平衡常数K<1
B.实验放出的热量关系为b>2a
C.实验I在20min达到平衡时的速率v (A)为0.025mol·L-1·min-1
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时上述反应已达平衡
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2mol/L氨水与0.1mol·L-1氨水中c(OH-)之比小于2:1 |
| B.向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c(HCO3-)先增大后减少 |
| C.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NaHSO3混合溶液中:c(Cl-)=c(HSO3-)+ c(H2SO3) |
| D.向0.1mol/L的Na2S溶液中通入H2S至溶液呈中性(忽略体积变化),则溶液中:c(HS-)+ 2c(S2-)= 0.2mol/L |
电化学方法是工业上常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某含氮废水中含有NO3-,其降解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电池的A极连接电解池的D级 |
| B.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 = CO2+8H+ |
| C.燃料电池工作时H+移向左边 |
| D.每消耗标况下5.6 L甲烷,则电解池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14.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