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为3000万吨左右,营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宝钢主要实施“三战略、一注重”原则:实施钢铁工业精品战略,建成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实施适度多元化战略,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化工等领域;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内外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同时,宝钢热心回报社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
材料二: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温州境内两动车追尾,原因是D3115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被D301次追尾而脱轨,造成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出事的D3115与D301动车均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生产。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说:“这起事故既暴露出信号系统设计上的缺陷,也反映出故障发生后应急处置不力以及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这些年,高铁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起事故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高铁建设中的安全性,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从多方面改进,特别是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管理,使中国高铁真正安全起来,才能在世界站得住,有信誉。
宝钢的发展道路和高铁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对
企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
材料一:2014年10月8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新动力。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艮好,但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压力仍然较大。对此,我们要简政放权,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用好用活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勇于创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持续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质增效、改善生态。着力以深化改革的办法稳增长、促发展,着力以调整结构的举措补短扳、添后劲。
材料二:随着国家第一夫人彭丽媛在中外媒体优雅的亮相,广州的本土品牌“例外”火了。作为一个深深渗透着中国精神的民族品牌,其秉承创新的价值追求与传承东方文化。例外有一个夙愿,即切实地为保护和继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为此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启动中国传统服饰的保护、研究与发掘、再创造项目,实现传统服饰保护工作与设计再创造工作的对接。传统服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将具有宝贵的资料和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传统审美的生命将得到延续——在现代服装产品设计中加以创新运用,令更具文化底蕴和精致审美品位的设计投向市场,使传统服饰创造的精髓获得真正的重生。
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应如何稳增长、促发展、补短板和添后劲?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哲学原理分析“例外”成功经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会明确,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结合材料二,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3)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文化自省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阅读事关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超五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倡导全民阅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有何意义?
思维碰撞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书,改变了世界;书,丰富着人生;书,蓬勃着活力。读书,启发人类智慧;读书,塑造高尚人格;读书,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4月19日下午,北京房山,3000余人集体朗诵序诗《书香中国》,共同迎接第19个世界读书日,同时拉开了2014年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的大幕。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慕课,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在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方面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慕课课程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一门课程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学习者不分国籍,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还可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因此,从2008年全球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用户,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慕课为什么能推动文化传播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