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为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 业 |
1912年 |
1920年 |
平均年增长率(%)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509564 |
1598074(1922年) |
12.1 |
机器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1966(1913年) |
8316(1921年) |
19.8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38 |
1680 |
36.7 |
电力业 |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
12013 |
29602 |
11.9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416558 |
3279757 |
29.4 |
据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
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均有所壮大
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④舆论开放,言论自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②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③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④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下列选项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密切相关的是( )
①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②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③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④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领域的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能够确切反映上述变化的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 |
B.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
D.集体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