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
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
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
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项目 |
家庭成分 |
社会出身 |
||||||||
地主 |
富农 |
中农 |
贫农 |
绅士 |
商人 |
学生 |
军界 |
工人 |
务农 |
|
数量 |
7 |
17 |
41 |
26 |
9 |
15 |
10 |
2 |
2 |
53 |
备考 |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u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
有何积极影响?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定都关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与沿黄河经济带交汇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全国性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鲁”和“山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词,今天看来,二者所指地理范围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据中华五千年网·齐鲁文化
(1)材料一中说“齐鲁”和“山东”两
个地理名词可以通用。山东称为“齐鲁大地”与中国古代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
材料二 “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纪念币(见右图)
(2)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他的力量无比庞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3)材料三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学至今,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学堂。
——《世界知识画报》2010年第2期《中国风过境》专题
(4)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茬苒三十年》林伯渠
(1)列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所进行的斗争(两例)。(2分)(2)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3)据以上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分)
(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制度下,国家大事的决策机构与程序各国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是____。
理由是。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
③1840年,中国决定对英作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___。
理由是。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首先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分)
材料三: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拟好的。其中有一条,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结合美国的政体说明,作为总统,华盛顿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2分)
材料四: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为什么说“1912年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