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
B.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
D.启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
中国人对别人示爱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好好请他大吃一顿。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热情、友好和诚心。而西方人感兴趣的不是吃喝本身,而是吃喝过程中亲切、温馨的气氛,以谈话交流为主。这反映出
①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各具特色
②人们的社会行为折射出他们的文化生活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了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2010年11月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建言献策活动,同时安排部分专家、官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大量素材。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与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决定 |
B.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
C.事物运动的规律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