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墨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逄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访”的地点、人物及事件结果。

B.第一联“犬吠水声中”是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

C.第二联写树丛深处有麋鹿出没,中午也没听见道士敲钟声音。

D.第三联写道士居所环境,野竹、青气、飞瀑、碧峰共成奇境。

(2)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诗体,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B.中间两联对仗严谨,“树深”对“溪午”,“青霭”对“碧峰”。

C.“愁倚两三松”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

D.全诗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形象勾勒出“道士”的生活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

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    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  ”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的氛围。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