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
B.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 |
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
D.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英国 |
B |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
C |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
D |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C.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 D.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
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下表中,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正确的一组是()
1952年 |
1956年 |
1978年 |
1992年 |
2004年 |
|
A |
49.7 |
99.1 |
86.4 |
92.9 |
31.3 |
B |
21.3 |
92.9 |
99.1 |
86.4 |
49.7 |
C |
49.7 |
21.3 |
92.9 |
99.1 |
86.4 |
D |
21.3 |
49.7 |
86.4 |
92.9 |
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