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12—13题。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 A.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
|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
|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
|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
|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
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
|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
|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
| 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
| C.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慢 |
| D.发达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一定的城市郊区化 |
下列不属于世界大城市带的是
| A.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
| B.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 |
| C.欧洲西部城市带 |
| D.北美西部城市带 |
下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建国到2000年的城市面积的扩展,分析回答问题。
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中
| A.城市人口的增加 |
| 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
| 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
| 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 |
图中2000年,该市出现了卫星城,这属于
| A.郊区城市化 | B.逆城市化 |
| C.再城市化 | D.城市群 |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该图同时间接反映了其他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
| B.乡村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迁移 |
| C.城市规模变大,其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
| D.出现了卫星城,证明了该城市不会再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城市问题 |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B.城市人口数量 |
| C.城市地域规模 | D.城市经济增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