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12—13题。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 A.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
|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
|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
|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
|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
假如从我国西昌地区沿当地经线方向,向南印度洋发射火箭,火箭飞行方向应是:
| A.一直向正南 | B.由东南向西南 |
| C.由西南转向东南 | D.由正南转向东南 |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A.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
| B.1太阳日——24小时 |
| C.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
| D.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 B.地球的自转 |
| C.太阳的运动 | D.地球公转运动和不变的地轴倾角 |
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 B.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
| C.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 D.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 |
自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慢→快 |
|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
|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
|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