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当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动物细胞,通常用处理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A B到C的过程中,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方法是
(2)若该图是生产抗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
从小鼠体内获取的,图中B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符合要求的D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3)若A、B是植物细胞,则之前已用去除了细胞壁。常用来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
(4)若A是番茄原生质体,B为马铃薯原生质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杂种植株,D个体
(可育/不育)。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
(5)若A、B分别是优良奶牛的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一般要把B培养到期。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计数是现代生物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图为大肠杆菌分离和
培养过程中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对培养基、培养皿、实验操作者的双手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2)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3)图示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的原因是
(4)关于图示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提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5)若要培养具有耐高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制备选择培养基时在基本培养的基础上,注意,其目的是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绿藻、 黑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他们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利用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成分是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4)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下列材料表示的是: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及示意图。
Ⅰ.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杆伸长的作用。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Ⅱ.生长素合成过程中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是乙烯合成所必须的,因此,一定条件下,生长素的合成,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1)图中字母表示促进过程的是
(2)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
作用的结果。
(3)研究发现,乙烯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4)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的3 - 亚甲基氧代吲哚。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 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 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 ,给予乙组
步骤 3:观察测定
预测实验结果: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