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后,延续了近千年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北宋中期开
始出现新的城市规划。(两宋都城)在街道上布局虽不甚规整,但在城市布局的科学性
与合理性方面则有了长足的发展。汴梁城有内、外城墙三层。中间一层为内层,主要分
布着中央各官署;内层中部又有宫城,即大内。·····而同前代相比,变化最大的当属
坊墙拆除、临街房舍店铺及娱乐场所的出现。
——《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1)材料一中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有什么新特点?为什么?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
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这种新
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纽约时报》一记者在1871年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
“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
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
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3)依据上述材料,提取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相关信息。(不得照抄原文)(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鲍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 “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其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
产生的深远影响。
(2) 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起,拉美多数国家开始实施以贸易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外向型发展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拉美的经济改革主要在以下方面:1.贸易自由化。拉美地区的平均关税已从改革前的44.6%降低到13.1%。2.国有企业私有化。国有企业或直接出售,或公开上市,或由管理人员和雇员购买,或由国家与私人合资。3.稳定宏观经济,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财政赤字。4.税制改革。多征国内税,少征外贸税;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公司的利润税率;5.劳工制度改革。减少解雇雇员的成本和简化招聘临时工的程序,使雇员和雇主的关系更加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经过十年的改革,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结构确实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内向到外向的转换。基本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了拉美各国国民经济的活力,经济有一定的增长,通货膨胀率显著降低,财政赤字减少。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越来越明显,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许多竞争力弱的民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降低贸易壁垒后,进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处于不利的地位。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生产集中不断加强。私有化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摘自徐世澄《拉丁美洲国家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拉美经济改革带来的问题,并谈谈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表二 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党派 |
代表人数 |
国民党 |
孙科、陈立夫等8人 |
共产党 |
周恩来、王若飞等7人 |
青年党 |
陈启天、余家菊等5人 |
民主同盟 |
张澜、黄炎培等9人 |
无党派人士 |
郭沫若、傅斯年等9人 |
阅读表一和表二,提取两项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近代以来,人类逐渐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比近代中西方经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形有本质的不同。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材料二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
材料三中国所承袭的巨大的遗产中,包孕着可诱发现代社会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但是,作为总体特征的中国前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即使中国社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萌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
(2)材料二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取怎样的观点?请依据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
(3)论述材料三作者关于近代中国转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