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分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
材料三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国后实现了哪一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改革开放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帝国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3分)
(2)材料一、二,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3分)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 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 700万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担,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5分)
(2)人们对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航行有绝对自由。
(三)……自由地,坦率地和公平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
(十一)……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由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
(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互相保证。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四条:各缔约国主力替换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 000吨,英帝国525 000吨,法国175 000吨,意大利175 000吨,日本315 000吨。
——《五国条约》
请回答:
(1)一战后的战胜国是怎样“调整”德国殖民地的?(3分)
(2)材料一、二说明“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绝对自由”?(2分)
(3)举出与所谓“绝对公正的调整”的原则相违背的实例。(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我国在力量和资源上已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
——布鲁斯特C.瓦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三 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威尔逊“征服美国”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有哪些。(5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