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显性,高茎(D)对矮茎(d)显性,红花(R)对白花(r)显性。这三对性状能够自由组合。下图是一次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F1),请据此回答:

(1)这次杂交实验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让基因型为YyDdRr的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共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F1进行自交,F2中白花与红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杂交实验中,若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高茎、红花的个体和矮茎、白花的个体的比例都是9%,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其F1形成的配子,其种类和比例应是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

(1)A叫激素,如图所示,血液中B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抑制A、C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这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胆碱受体后,使乙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临床上可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抑制免疫的应答。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作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分别作用于这两种肌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_____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A、B,分别注入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后进行灭菌处理,待冷却后向A锥形瓶加入一定量的酿酶(从酵母菌菌体提取的酿酒酶),向B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酵母菌菌种,然后密封锥形瓶,让两个锥形瓶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完成反应。下图中的A、B曲线分别表示相应锥形瓶在反应期间的底物消耗量变化(假定生成的希望二氧化碳对PH的改变不影响酶的活性)。

(1)先完成发酵作用的是(A、B)锥形瓶。
(2)曲线B经a点后不再上升,原因是
(3)在时间I时,比较两个锥形瓶内的产物,相同的是,不同的是B锥形瓶内有和水的生成。
(4)当两个锥形瓶内的反应都完成时,A锥形瓶内的酒精多,原因是

(5)要检测实验中产生的酒精,具体做法是,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溶有0.1g,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可观察到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禽流感病毒H7N9是一种RNA病毒,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请回答问题。

(1)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③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
(3)细胞Ⅱ的特点是,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野生型水貂的毛皮是黑色的。现有两种毛皮颜色的纯合突变体系,一种为银灰色的雄貂,另一种为铂灰色的雌貂,控制银灰色的基因为A,控制铂灰色的基因为B。用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分别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

杂交
亲本
F1
F2个体数
1
野生型×银灰色
野生型
29野生型,10银灰色
2
野生型×铂灰色
野生型
17野生型,5铂灰色
3
银灰色×铂灰色
野生型
140野生型,49铂灰色,48银灰色,17宝石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判断,上述两种水貂突变体的出现属于性突变。控制水貂毛色遗传的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如果A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中银灰色的基因型是______。让杂交1中的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3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如果A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3 的F2个体非野生型中的纯合子占。让F2中的野生型个体与宝石蓝个体进行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有人认为,B、b这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你对杂交1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其可能性。

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的结果;在入侵地,薇甘菊和本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2)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法调查。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
(4)接种田野菟丝子并不是消灭薇甘菊的最佳方法,这是因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