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其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是非常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几十年前,德国的一位育种者在众多的孔雀幼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体,并以此个体为基础培育出了“礼服”品种。用“礼服”品种的雌鱼作亲本(P)与其他品种的雄鱼杂交,所得子代(F1)个体中,雌雄鱼均表现“礼服”性状;将子代(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子代(F2)个体中,雌鱼均表现“礼服”性状,雄鱼表现为1/2“礼服”性状、1/2无“礼服”性状。请用“假说—演绎法”对“礼服”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
(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为:①提出问题→② →③演绎(推理)→
④ →⑤得出结论。
(2)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①步骤中,提出的问题是 。
(3)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②步骤中,具体内容是:控制礼服性状的基因 。
(4)设计杂交实验推论步骤②的内容,杂交实验内容是 。
(5)请用遗传图解(基因符号为A、a)表示(4)杂交实验具体内容。
(6)根据你的研究,请预测F2个体自由交配得F3的性状表现型之比为:雌“礼服”:雌无“礼服”:雄“礼服”:雄无“礼服”= 。
(7)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控制孔雀鱼的“礼服”性状的基因与控制非“礼服”性状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
图1表示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核内DNA数量变化的关系,图2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b→c,f→g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2中,A图细胞内含有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其细胞名称为。
(3)图2中,C图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
(4)图2中发生在图1中a→e过程的图像为,进行的是分裂过程。
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P、p)控制的,下表是有关大豆花色的三个杂交组合,请据表回答问题。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白花 |
紫花 |
||
1 |
白花×紫花 |
405 |
401 |
2 |
白花×白花 |
807 |
0 |
3 |
紫花×紫花 |
413 |
1240 |
(1)表中第个组合可知,色为显性性状,
⑵第组合为测交实验。
⑶第3组合的F1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率是%。
(4)写出第3组合的遗传图解(3分).
下面两个图是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高等生物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A图 B图
(1)A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期。
(2)B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期。
(3)A图的细胞中有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
(4)B图的细胞中有条染色体,有 条染色单体。
Ⅰ(12分,每空2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Ⅲ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3)假如Ⅲ一10和Ⅲ一13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生出只患甲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Ⅱ已知水稻低植酸(A)对高植酸(a)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显性,利用自然界中现有的纯合体,设计方案选育出低植酸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①若采用杂交育种,需从_________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种。
②设计另一方案,尽快选育出该水稻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11号和16号染色体上,胎儿期和成年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情况如图所示(注:α2表示两条α肽链,其它同理)。
(1)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的组成不同,这是红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图中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期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数是_____________。
(2)图中11号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人类镰刀型细胞的贫血症)。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后的基因中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片段的碱基组成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确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_____________。
A.显微镜检测染色体形态B.显微镜检测红细胞形态
C.检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D.基因诊断
(4)一位研究者检验了东非某人群中290个儿童的血样。在这个人群中,疟疾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流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分析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非洲疟疾流行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疟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b的基因频率比疟疾非流行地区_______________。(用“高”、“低”或“相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