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某种贫血症,在有丝分裂间期,由于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以上两种变异依次为( )
A.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
B.前者属基因突变,后者属染色体数目变异 |
C.前者属基因突变,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
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完全一样
B.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C.激素都含有元素C、H、O
D.激素可参与细胞的构成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
C.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
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
C.ATP的合成和水解 |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
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ab=bd),同时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
A.不会发生偏转子 | B.发生一次偏转 |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