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杨树在光照条件下体内有关物质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肉细胞内,ADP和Pi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 |
B.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不可代表该叶片光合作用实际总量 |
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相同 |
D.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 |
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即发”的“气”是指()
A.氧气 | B.二氧化碳 | C.乙烯 | D.吲哚乙酸 |
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叙的是()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最能证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原理的实验是
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硬 |
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 |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 |
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组是
组别 |
处理 |
甲 |
自然状态 |
乙 |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 |
丙 |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
丁 |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柱头,然后不再套上纸袋 |
注:黄瓜是雌雄同株的植物
A.乙组 | B.乙组和丙组 |
C.丙组 | D.丙组和丁组 |
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描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的根瘤是发生固氮作用的部位 |
B.土壤中独立生活的根瘤菌也能固氮 |
C.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
D.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形成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