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想利用一块电流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小峰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并连接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小峰的实验步骤没有写完整,请你帮助小峰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电阻RX的表达式。
(1)闭合开关S2,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2)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则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RX = 。
在测量标有3.8V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8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电压表、电流表、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某同学连接完电路没有认真检查就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改正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4)在实验时某一小组同学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他们又从仪器室选取一个5Ω电阻和两个开关,利用图丁的电路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在丁图的虚线框内分别填入电压表、电阻、开关S2这三个元件的符号,使电路完整,并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步骤一: 。
步骤二: 。
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
(1)为使磁场加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 棒。
(2)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螺线管通电后记录小磁针 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根据图甲、乙、丙记录的小磁针指向,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铁的磁场相似。
(4)如果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表述,即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极。
(5)如果丙和丁两个螺线管同时通电,则这两个螺线管之间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四个步骤
(1)丙步骤发现,从物体C接触水面开始直至浸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小。据此某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是: 。
(2)通过分析甲和 、 步骤,可以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3)通过分析甲、丙、丁步骤还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4)物体C的体积是 m3(g取10N/kg)。
某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牛奶的密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横梁平衡。然后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5g。
(2)取适量的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
(3)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 g,测得牛奶密度为 kg/m3。
(4)这名同学测得的牛奶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 |
10 |
10 |
2 |
15 |
15 |
3 |
20 |
20 |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 。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A.2cm B.1cm C.0.5cm D.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