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些俗语、谚语、诗句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回答5-9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一切要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 D.任何事物都是有优缺点的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无动无静,无静无动 D.飞矢不动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孙子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这启示我们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
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漫画反映了

A.公民充分行使选举权,理性投票
B.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受到损害
D.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2004年9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1票赞成、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考虑准备对苏丹政府进行制裁的第1564号决议——“迭尔富尔决议”。中国政府认为“制裁无助于解决复杂问题,甚至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投了弃权票。上述材料表明( )
①联合国大会是由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②安理会是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③中国只支持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④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只要常任理事国不投否决票便能通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我国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这说明 …( )

A.和平是发展的基础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
D.和平与发展辩证统一

为在互惠互利和平等基础上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改善投资环境,我国总理温家宝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A.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C.我国履行了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职能
D.我国履行了经济职能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特指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通过改革开放,在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中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及其所坚持的发展道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 )
①应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应充分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③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④就能消除“中国威胁论”,实现多极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