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分)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铁正线全长16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
材料一:晓丹今年刚去上海上大学,获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的消息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给十四中学弟学妹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⑴
高铁体验 |
哲学道理 |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铁回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
① |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 |
② |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
③ |
材料二: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沪杭高铁设计、建设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控制沉降。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
领先世界的创新。沪杭高铁在固定、移动设备,软、硬件系统等设计都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我国最新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 依赖于无数根无缝钢轨,通过焊接连成整体,道床没有枕木,也没有道砟。沪杭高铁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此外,为保证动车安全运行,沪杭高铁是国内第一条实现安全保护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高速铁路,警务区、逃生通道、防抛网、安全监控设施等一次建成,体现了高铁建设的最新成果。
沪杭高铁使上海、杭州的旅行时间压缩到最快38分钟。沪宁杭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沪杭高铁促使上海、杭州出现双城同城的效应。
⑵结合材料二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角度分析说明上海、杭州同城效应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出版乱象比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在高利润的引诱下,不同单位甚至个人也进入教材出版和发行。某语文老师发现当地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课本有129处“瑕疵”,其中出现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一纸诉状将相关书店和出版单位告到了法院。面对该老师的这种执着,不少市民和家长为他这一做法点赞,觉得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正面纠错。
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孰对孰错?这都是出版乱象的结果吗?专家表示,古代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传写之讹,或经过了后人的改动,因而不同时期刻印的同一书籍,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的少数字句会有一些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后人在选用文章时,一般会挑选一个错误少的好的版本,或经过今人校勘过的版本,这样错误会少一点。尽管少数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优长,不能完全否定谁、肯定谁。”另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1)对教材出现的用字差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结合材料四,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2)如果你也给那位老师点赞,请你写出两条称赞语。
材料一: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就是要让劳动者有奔头,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2015年以来,我国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点燃创业创新激情。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⑴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创业有风险,进入须谨慎。根据媒体的报道,青年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目前,我国创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需求与资源对接还不顺畅,部分传统产业还不能迅速跟上互联网的步伐……面对略显骨感的现实,青年要做好充足准备,放飞创业梦想。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放飞创业梦想,青年学生应做好哪些准备!
“互联网+”战略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为适应“互联网+”的经济新生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企业结合。众多企业将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要素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渗透于经营之中。“互联网+”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新环境,深刻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结合材料,评析“互联网+”战略将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个方面详细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适应新常态,我国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并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促进经济发展如何适应新常态。
城镇化建设是中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但近些年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缺乏对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部分地区城镇化发展盲目扩张,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贫富差距加剧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就材料中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