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据此回答16-17题。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①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②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造福人类
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
|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 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主观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 )
|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
|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
|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
|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后者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要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改变做事的方法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④ |
毛泽东说:“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毛泽东这句话的辩证法依据是( )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 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 C.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 D.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说明( )
| A.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
|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
| C.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
|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较长的时间 |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共造林2 686.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土地沙化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上述事实说明( )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
| B.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改造自然物 |
|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
| 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