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据此回答20-22题。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商业性
②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④文化建设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曾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文中观点引发网民的共鸣。之所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在任何时候均以爱社会主义为主题
④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1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我们不会耽搁在甲午战争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从历史中塑造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魂。如鲁迅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由此可见,()
①“民魂”是指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②“民魂”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民族精神决定中国的兴衰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 B.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
C.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
《小苹果》因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成为新一代神曲,风靡全球。与之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爸爸去哪儿》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繁荣我国文化应()
①加强交流,积极引进外来文化
②不断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注重包容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注重文化交流借鉴这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