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据此回答20-22题。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实现人工增雨,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可以改造规律
②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类社会是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是不断运动的
②事物内部会孕育更新的要素,对现存事物要暂时性的理解
③自我“抛弃”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④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过去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GDP增长、就业增长、就业率三个变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样的资金,投在基建、地产和重化工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这表明

A.经济增长与就业互不相关
B.认识的真理性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C.真理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
D.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屠呦呦,中国药学家,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科学研究
①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说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③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以来,其交出的成绩单上是一项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例如,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2014年国务院总结上海经验并向天津、深圳等地进行推广。中国(上海)自贸区由实验到推广的事例说明
①认识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人的认识发展要遵循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规律
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