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龙岩市13).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___________(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A. 使用焰心加热 B. 使用内焰加热 C. 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应立即下洞救人 |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
C.家中电器着火,应马上用水浇灭 |
D.图书档案起火,用泡沫灭火剂灭火 |
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C19H15N4FSO2)。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A.M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
B.科学正在快速发展 |
C.M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 |
D.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食盐,食醋 | B.生锈的铁,氩气 |
C.洁净的空气,无水乙醇 | D.冰水混合物,氯酸钾 |
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水的电解 | B.石灰石的研碎,食盐的溶解 |
C.铁器变“红”,铜器变“绿” | D.石蜡熔化,石蜡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