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元素原子X和Y,Y原子的第三层比氩原子的第三层少5个电子,Y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恰为X原子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则X、Y的质子数分别为 ( )
A.14和11 | B.5和2 | C.17和6 | D.6和13 |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 B.c(H+)=c(OH-)的溶液 |
C.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
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
D.不溶性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性酸和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
25℃时,将1 mol NH4NO3溶于水,向该溶液滴加b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mol·L-1)
A.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正向移动 |
B.滴加b L氨水后的溶液中,n(NH4+) = 200 n(NH3·H2O) = 1 mol |
C.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0.005 / b mol·L-1 |
D.滴加b L氨水后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是:c(NH4+) = c(NO3-) > c(H+) = c(OH-) |
下列有关平衡常数(K、Ka、Kw、Ks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各平衡常数(K、Ka、Kw、Ksp)的值发生变化,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B.若温度升高,则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C.平衡常数的大小能说明反应(或电离、溶解)进行的程度 |
D.某一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或电离、溶解)进行的程度越大 |
为了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证明,其中错误的是
A.配制0.10 mol/L CH3COOH溶液,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
B.用pH计分别测0.01 mol/L和0.10 mol/L的醋酸溶液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个单位,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
C.对盐酸和醋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若与CH3COOH溶液相串联的灯泡较暗,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
D.配制0.10 mol/L CH3COONa溶液,测其pH,若常温下pH大于7,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