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文选自《           》作者                      朝人。(1分)
.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行。(        )      ②尊君在(    )            
③相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    )
.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分)
、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
君、尊君、家君
、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

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

(2)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境界”说进行  ,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  之情溢于言表。

创业守成孰难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守业。③孰:哪一个。④草昧:未开放,蒙昧。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⑦方当:正应当。⑧诸公:各位。公,尊称对方。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子字典》“忽”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  

A.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   B.快速

C.辽阔渺茫的样子          D.不注意,不重视

(2)文中魏征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  

A.身先士卒 B.居安思危 C.从善如流 D.铁面无私。

慎终如始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 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口口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口口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口口。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以败俗,其何故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日:“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斯难。”所言信矣。

【注释】:①受图定鼎:建立王朝,统治天下。②贻厥孙谋:贻,遗留;厥,其,他的;孙谋,指谋及自己的孙辈。这句指(把天下)传留给子孙后代。③垂拱岩廊:垂拱,指垂手和拱手(敛手),即由于任人得当,官员都称职,作天子的可以悠闲地垂手或抱手,不必过问。岩廊,即今之游廊。整句是说:在游廊上悠闲地散步。④万乘:乘,车乘。周制,天子出兵时车万乘,故以万乘称天子。

(1)上面文言文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忠良/淳朴/珍奇/俭约

B.淳朴/忠良/俭约/珍奇

C.淳朴/珍奇/忠良/俭约

D.珍奇/俭约/忠良/淳朴

(2)下面的语言材料,与上文中画线句的句意不相关的一项是  

A.《诗经》中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就越要谨慎。

B.身居高位者更应牢记《中庸》里讲到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刻提醒自己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

C.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称霸天下,担心从此没有臣下敢于指出他的缺点,于是发布“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的命令。

D.《左传》中写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告诫执政者要言行一致。

文言文阅读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兵之意,兼爱天 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

【注】①赵惠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②事:致力。③偃:停止、消除。④蔺、离石:地名,赵国土地。⑤布总:用麻布束发。⑥慢易:傲慢无礼。⑦阿党:结党营私。⑧号:号令,法令。

(1)下列各选项,与“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归而形诸梦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不可偃乎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齐亡地而王加膳

河曲智叟亡以应

D.虽黄帝犹若困

虽不能察,必以情

(3)翻译句子。

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偃兵不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①喻其为盗之言

喻:

  

②遂逾垣凿室

逾:

  

③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②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