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国家”。为了造就新民,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展了哪些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因循守旧,目的是救亡图存
②倡导“断发易发”和“废止缠足”
③开始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④既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也积极主动地寻求权贵的支持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入人心 |
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 |
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 |
D.辛亥革命促进社会习俗近代化 |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
B.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
D.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A.管理上体现以洋为师的特点 |
B.己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投向市场 |
D.经营管理不善,入不敷出 |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已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张鸣教授论道:“尽管破坏不那么大,但革命毕竟是一场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激烈变革。革命后,中国的国门上的招牌变了,从一个君主专制的政体,变成了最先进的美国体制……但是,革命后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制度,落到实处,的确大有困难。”革命后新制度的落实“大有困难”根本上是受制于()
A.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 B.革命造成的破坏程度 |
C.帝制思想根深蒂固 | D.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